共 38 篇文章 |
|
《禅宗全书》(101册) 阅216 转自nqj0108 公众公开 15-09-23 10:08 |
憨山大师《心经直说》所言心者,正是大智慧到彼岸之心,殆非世人肉团妄想之心也。苟知色空平等一如,则念念度生不见生之可度,心心求佛不见佛果可求,所谓圆成一心无智无得,此则超越菩萨而顿登佛地彼岸者也。故云依此般若故心无挂碍,由心无挂碍,则无生死可怖,故云无有恐怖。【三世诸佛,依般若波罗蜜多故,www.22vns.com登入: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故知般若... 阅316 转自释中庆 公众公开 15-09-17 16:21 |
禅宗六祖讲“真”与“假”、“烦恼”与“菩提”《坛经》的禅学基本理论历来是佛学界、哲学理论界和文化思想界关注的佛学理论焦点,禅宗对佛学的变革,南禅的理论特点,中国化佛学的理论特色等,禅学发展的很多"奥秘"都体现在《坛经》中,所以,精读《坛经》,了解慧能的佛学思想,弄清禅宗的基本理论观点,是了解中国化佛学禅宗的最... 阅93 转自博书润雅 公众公开 15-05-12 12:45 |
禅宗永嘉集禅宗永嘉集。忘身为法。禅宗永嘉集序毕 禅宗永嘉集 唐慎水沙门玄觉撰 大章分为十门。亡身为法。触事则因事生心。贵法贱身。一称法说。由心因缘。是故智者要心扶正。三界无别法。谓思惟世间五欲等因缘。忽尔思惟善恶等事。更不思惟世间善恶。是以即心为道者。心与空不空相应。心与空不... 阅33 转自智慧生态... 公众公开 15-03-25 10:59 |
永嘉玄觉禅师证道歌义理初探。证道歌则以韵语形式表达证道禅理,语言浅白易解,禅机由浅入深,直识本心,发挥证道妙用,堪称禅宗绝世佳作。永嘉禅师的证道歌,即是将个人彻悟的证道历程提供给后代证悟禅机的修道人做为参考,于是一开头即针对禅宗顿悟的本质上立说:君不见!一性圆通一切性,一法遍含一切法。永嘉禅师的证道歌即顺着明心见性的... 阅64 转自生态宇宙... 公众公开 15-03-25 10:58 |
禅宗:永嘉大师《观心十门》初则言其法尔,次则出其观体,三则语其相应,四则警其上慢,五则诫其疏怠,六则重出观体,七则其是非者,八则简其诠旨,九则触途成观,十则妙契玄源。心与空不空、非空非不空相应,则实相初明,开佛知见。依报与空不空、非空非不空相应,则香台宝阁,严土化生。第七,明其是非者,心不是有,心不是无。心不非有,心... 阅142 转自智觉居士 公众公开 15-03-25 10:57 |
《楞伽经》云:“佛语心为宗,无门为法门。”又颂云:“如世有良医,以妙药救病,诸佛亦如是,为物说惟心。”既是以心为宗,当勘破文字。其大心者,即菩提心。如云:“罪从心起将心忏,心若灭时罪亦亡,罪亡心灭两俱空,是则名为真忏悔。”又云:“若欲忏悔者,端坐念实相,众罪如霜露,慧日能消除。”如云:“罪从业起,业从心起,心既无生,... 阅31 转自勿染尘埃 公众公开 15-03-17 10:50 |
有一次,百丈怀海禅师参访马祖道一禅师时,站在他的身旁,马祖道一禅师转眼注视着绳床的角上挂着的拂子,怀海禅师顺着马祖禅师的眼光说道:“就是这个作用,应离开这个作用!”德山宣鉴禅师。德山宣鉴禅师,四川剑南人氏,参龙潭崇信禅师悟道。龙潭禅师点了纸烛给德山禅师,德山禅师正想用手去接,龙潭禅师一口气又把纸烛吹灭,德山禅师于此大... 阅25 转自行云流韵 公众公开 15-03-04 15:42 |
时具寿舍利子,承佛威力,白圣者观自在菩萨摩诃萨曰:若善男子,欲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者,复当云何修学?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讲记。虽然我们今天传讲了《心经》,但佛教是博大精深的,仅仅凭一两堂课的听闻,绝不可能测度佛教的甚深奥义,只有长期精进努力,才能一窥佛教的堂奥,所以,在坚持放生之余,我们应当使心专注于佛法,把业余时间... 阅62 转自聰哥的寶藏 公众公开 15-01-29 10:22 |
二、《心经》版本及题义。原因是藏文版也有前后部分,按照梵文版本的名称,应译为“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”,而玄奘译本中没有“圣”这个字,而且玄奘译本中“除一切苦厄”一句,在梵文和藏译本中都找不到等等,也列举了很多理由来驳斥玄奘的略译本。有时候又想,是不是因为当时国王很恭敬玄奘,而汉人又很重视地位,所以很多人觉得玄奘是国师很... 阅17 转自聰哥的寶藏 公众公开 15-01-29 10:22 |